寒冬中的中國光伏產業遭遇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懲罰性關稅。
美國商務部5月17日公布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初裁結果,裁定中國涉案企業適用31.14%至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率,并將征稅措施向前追溯90天。結果一出,美國太陽能公司股價紛紛上漲。First Solar漲幅9%,SunPower飆升14%,與之相對,無錫尚德電力收低5.75%,常州天合光能收跌7.88%。
此前美國有分析認為,反傾銷稅如果達到10%以上,美國的組件企業在美國市場就將獲得勝利。今年3月美國商務部公布中國光伏反補貼方面的初裁結果,稅率為2.9%至4.73%。
中國商務部昨日對此表示:“美方裁決有失公正,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商務部網站刊登新聞稿援引發言人沈丹陽的話稱,美國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采用不合理的“替代國”價格進行不公平的比較,且在諸多計算傾銷幅度的關鍵環節拒不接受中國企業的抗辯和證據材料,最終裁定高額反傾銷稅幅度,這是不客觀、不公正的。“中方敦促美商務部在后續調查中更正錯誤做法,避免做出不公正的裁決。”沈丹陽并稱,中國自美國進口大量生產該產品所需的原材料和設備,美國對中國產品征稅勢必損害中美雙方的利益。
對于初裁結果,阿特斯陽光電力首席執行長瞿曉鏵對早報記者稱:“我非常失望,這扭曲了光伏產業的真實狀況。光伏產業鏈是全球化的,組件生產固然大部分在中國,但是多晶硅料、輔料、設備等等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現在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不是中國傾銷的結果,而是全球各個產業鏈共同努力的。”
有分析稱,高稅率將導致中國光伏企業向海外轉移部分產能,以繞開制裁。對美國而言,光伏產品價格上漲將不可避免,其國內光伏安裝量可能萎縮。唯一的受益者將是美國光伏的電池片、組件制造企業。
終裁結果將在10月上旬公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每逢此時,貿易都是民主、共和兩黨的重要議題。在11月份便將投票的情況下,10月份的終裁結果能否改變極大地取決于美國國內的政治因素。
中美光伏企業多表失望
去年10月19日,以SolarWorld為首的七大企業組成的太陽能制造聯盟(CASM)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了反傾銷和反補貼申訴,要求美國聯邦政府對進口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征收“超過100%”的進口關稅。
在5月17日美國公布初裁結果之后,由25家光伏企業組成的美國平價上網聯盟(CASE)的主席Jigar Shah發表聲明稱,這一裁決不會對美國的光伏產業帶來好處。美國的光伏運營商、設備制造商都將受到損害。
“在光伏發電開始逐步具備與化石能源競爭的時候,這一關稅無疑將增大光伏的發電成本,從而阻礙美國光伏市場的發展。”Jigar Shah稱。
美國平價上網聯盟認為自由競爭有利于美國太陽能行業發展,表示將繼續抗爭。此前這一聯盟已經多次組織活動抗議美國對華光伏實施雙反。
去年,美國有4家光伏企業倒閉。其中包括獲得奧巴馬政府大力支持,得到聯邦5億美元貸款擔保的Solyndra LLC。奧巴馬政府因此受到了共和黨的大量譴責。美國國內的法律人士要求奧巴馬政府嚴厲對待中國的光伏企業。
阿特斯的一位高管對早報記者表示,美國光伏企業,尤其是組件企業倒閉是自身缺乏競爭力,成本過高所致,現在美國政府是在把經濟問題政治化。
上述人士稱,“以SolarWorld為例,他們之所以急于提起雙反要求,是因為自身難保。他們一季度的銷售下跌很厲害。而從成本上看,SolarWorld每瓦要比我們高出近0.5美元。設備陳舊、管理成本過高是其產品在售價上缺乏競爭力的原因。”
“這個稅率對中國光伏企業不公平,我們感到很失望。”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表示。
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稱:“天合光能依靠創新和全球化為全體利益相關方創造了價值,美國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初裁,不公平不合理。”
來自美國GT Advanced Technologies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技術、藍寶石和硅晶體生長系統及相關材料供應商。其首席執行官Tom Gutierrez稱,保護美國的光伏組件企業并不是推動美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好方法。“我們得靠科技去贏得綠色能源的戰爭。如果我們固執于保護一些低端的組件組裝崗位,我們會失去未來。”
GT Advanced Technologies市場通訊主任Jeff Nestel-Patt對早報記者稱,“雙反完全是個錯誤。”
全球最大銀漿生產商賀利氏(Heraeus)光伏事業部全球業務部經理、賀利氏工業技術材料公司副總裁Andy London稱,“我們49%的銀漿銷售來自中國。太陽能市場今年出現了太多的變化,尤其政治方面的。我們在中國有著廣泛的業務,中美之間的這種貿易摩擦對雙方都是無益的。不僅僅是雙反問題,美國政府還在考慮立法,使其對光伏的補助不包括從中國進口的組件。我們希望這項法案不能得到通過。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年通過努力讓全球的光伏應用得到極大的拓展。對于雙反的裁決,我們希望其執行時間不要太長。”
中國已做好反制美國準備
瞿曉鏵稱,現在還難以評估雙反稅率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影響。“我們仍將積極抗辯,雙反合理的稅率就是零,美方的裁決是沒有依據的。”
在中國制造參與到光伏產業之后,全球光伏產品成本出現了顯著下降,由此帶來的是光伏應用的快速上升。由此,全球光伏產業鏈條上的其他企業也自然成為了中國企業的盟友。
在昨日初裁結果公布后,除了SolarWorld以及部分美國議員對結果表示歡迎外,其他的光伏企業與機構研究者均表示此舉是“雙輸”。而不少企業也已行動起來,希望能夠改變最終結果。
Andy London透露在“雙反”案剛發生時,其就聘請了律師追蹤整個進程并參與游說,也一直和所在地美國的議員進行交流。Andy London認為:“畢竟我們的反對方屆時也會給國會施加很大壓力,而且今年是大選年。每逢這一時刻,政客似乎都會失去邏輯和理性。”
一光伏分析師稱,“雙反”實為奧巴馬大選服務,其對最終結果樂觀,但認為時間上可能會再度拖延,“雙反”已經超出了純粹經濟領域的范疇,踏入了政治領域。奧巴馬即將參加大選,“雙反”實則為了轉移民眾對失業率的注意力,讓奧巴馬的新能源新經濟戰略獲得更多的市場。
“我對最終的結果持樂觀態度,但是認為時間上可能再度拖延,雙反一直會作為一種噱頭吸引民眾注意力,配合奧巴馬選舉,直到選舉臨近結束。”上述分析師稱。
有分析認為如果美國“雙反”稅率過高,德國可能仿效。對此昱輝陽光董事長李仙壽稱,“德國的補貼拉動了全球對光伏產品的需求。不過中國光伏產業這些年賺的錢,不少又重新回到德國的設備制造企業,以及像瓦克這樣的多晶硅料企業。不擔心歐洲提出‘雙反’,因為這會嚴重傷害到歐洲相關企業的利益。”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昨日表示,中國已經做好反制美國的準備,但是我們并不愿意出臺,因為這對中美兩國光伏產業都沒有好處。其表示將繼續與美國商務部和貿易委員會進行溝通,敦促美國政府撤銷其不正當裁決,避免中美兩國爆發光伏領域的貿易戰。
中國光伏制造業或轉移
上述光伏分析師認為,中國產品成本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本低10%左右,如果征收30%以上的稅率,中國的產品將無成本優勢,只能采取在國外建廠的方式。
事實上阿特斯目前已經擁有了加拿大組件工廠。瞿曉鏵稱,“我們的供應商一直是多元化的,在電池片上,不僅僅有自產的,也有來自其他廠商的,其他國家的。現在并不想多談如何規避的問題,現在這是原則問題,不是經濟問題。”
GT市場通訊主任Jeff Nestel-Patt稱該公司業務98%來自亞洲,中國占到了最大的比重,為60%~70%,雙反會影響到中美兩國光伏產額的發展。其實從長遠角度看,這個仲裁對中國光伏企業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因為中國企業會想辦法繞過去。
晶科能源北美地區的負責人表示,“我們去年已經在考慮是否轉移生產的問題了。”
“此前,國內企業希望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避免美國反傾銷所帶來的影響,即選擇在馬來西亞等其他國家生產組件,再出口到海外,然而此次公布的初裁結果極為嚴苛,中國光伏企業應盡一切努力使美方撤銷這一不正當裁決,才是最終的出路。”李俊峰稱。
事實上,中國企業如果轉移產能,對國外企業也將造成深遠的影響。賀利氏的Andy London稱,“考慮到美國的“雙反”,中國會有一部分光伏企業在海外設廠,我們預計未來能夠維持49%的比例就已經非常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