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就當下的實際情況而言,中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依然不得不有賴于在西部地區建設大型地面電站。因此,遠距離、大規模電力外送將成為主要瓶頸之一,必須統籌規劃、著力解決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吳軍杰
“電網與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關系,就像公路和汽車的關系,根據歷史經驗來看,路幾乎總是滯后于車的發展速度。甘肅去年的光伏發展速度完全是超預期、超常規的,在這種情況下,電網配套方面有一些滯后是完全正常的。通常這些問題在1-2年時間內能夠得到解決。”
長期負責新能源發電并網運行質量跟蹤、監測的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主任汪寧渤認為,目前甘肅局部地區出現的光伏發電“限電”現象,主要與2013 年年中國家出臺的新電價補貼政策所帶來的大規模搶裝潮有關。
數據顯示,作為近年來國內光伏發電另一個發展較快的地區,甘肅省已在敦煌、金昌、嘉峪關等地區規劃了7 個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目前甘肅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435 萬千瓦。
汪寧渤對《太陽能發電》雜志記者表示,隨著一批電網配套項目的建成,甘肅的新能源限電問題將得到極大緩解。
據他介紹, 就電力外送方面而言,其中包括已經獲得國家能源局批準的甘肅酒泉——湖南株洲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有望于今年開工,該項目建成之后,能夠支撐甘肅1000 萬千瓦風電以及四五百萬千瓦光伏的并網需求。
除了加大外送能力外,甘肅省提出的另外的解決措施,還包括增加就地消納能力、以及通過發展相應的水火電增加調峰能力。
在此前發布的《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方案》中,甘肅省表示,將依托甘肅風、光、水、生物質等資源稟賦條件,以產業協調發展和促進新能源就地消納為重點,實現風光電與水火電協調發展、電源與電網共同發展、調峰問題有效解決、就地消納顯著增強的目標。
汪寧渤認為,根據中國的光伏發電的資源稟賦而言,在西部地區發展大型地面電站是保證其高速發展的必由之路。但與此同時,遠距離大規模外送,將成為制約中國新能源發展的主要瓶頸,必須花大力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