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發電企業——漢能控股集團正加快太陽能業務發展步伐,其高級副總裁代明芳接受采訪時稱,集團現在正重組旗下資產,希望明年可以在境外上市(包括香港),最遲亦不會遲于后年。
漢能因入股鉑陽(566),簽下百億訂單才被本地投資者認識,其實一早在內地就憑借民營企業身份,打破國企電力壟斷而揚名立萬。目前集團已建及在建水電項目權益總裝機容量超過六千兆瓦,其中水電所占比例仍為最大。
穩固水電風電業務
該公司成立于九四年,一直主力發展清潔能源的漢能集團,已穩固了水電及風電為其半壁江山,近年來更主攻太陽能電池生產及光伏發電市場。在和鉑陽簽訂一百九十八億設備訂購合同后,更夸下海口,稱計劃打造世界太陽能航空母艦,要在2020年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清潔能源企業。
廣東四川有制造基地
代明芳表示,集團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總產能在未來的三至五年內將達到三至五千兆瓦,制造基地將集中在中國。目前集團在廣東、四川、黑龍江已有制造基地,正籌劃在長三角和京津唐地區至少再建兩至四個基地。此前漢能向鉑陽定購的價值一百九十八億元的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設備就將主要用于上述基地。
漢能物色合作伙伴經已長達四年,其中不乏例如德國Oerlikon、美國AppliedMaterials、日本精工及韓國三星等明星企業,最后選擇鉑陽,因為看中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所具的成本優勢。
目前太陽能使用薄膜或多晶矽發展方向,代明芳稱,從轉換率比較,晶矽高于薄膜,但由于薄膜太陽能板成本約為每度零點七美元,遠低于晶矽的一點二至一點三美元,因此,適合大規模的發電站。
鉑陽在薄膜轉換發電率已達百分之八,屬全球業界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