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日前發布最新研報稱,聚光光熱CSP發電產業在中國剛剛起步,參與的本土企業還比較少,建議關注對相關技術的研發有先期投入、且具有一定技術優勢的公司。
基本結論
聚光光熱(CSP:Concentrated Solar Power)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匯聚的太陽光加熱液體或氣體介質,然后把這部分由介質傳導的熱量轉換為機械能,再從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CSP發電的技術路線可以分為四大類:技術相對成熟、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拋物面槽式;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潛力最大的集熱塔式;適合以低造價構建小型系統的線性菲涅爾式;效率最高、便于模塊化部署的拋物面碟式。
目前全球運行中的CSP電站裝機規模合計已達822MW,建設中的有915MW,槽式系統均以90%以上的比例占絕對主導地位;而在合計裝機規模高達12.5GW 的規劃項目中,槽式、塔式、碟式系統則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規;芰Ω撸阂阅壳暗募夹g水平,單座槽式或塔式CSP電站的經濟裝機規模在100MW~250MW,這一規模已經相當于一臺中型火電機組的輸出功率,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單座CSP電站的裝機規模仍有望繼續增長。
有望真正替代火電:CSP電站的光熱發電特性使以熱量的形式進行儲能成為可能。以大規模的融鹽儲能裝置,配合一定比例的后備化石燃料供應,形成所謂的混合動力CSP電站,將是未來大型CSP電站的發展趨勢。
這樣的配置,使CSP電站能夠實現24小時持續供電和輸出功率高度可調節的特性,使其具備了作為基礎支撐電源與傳統火電廠競爭的潛力。
成本下降空間大:以應用最廣泛的拋物面槽式CSP電站為例,目前已投產項目的建設成本在$4.2/W~$8.4/W之間,發電成本在$0.16~$0.25/KWh之間,成本差異主要由項目所在地的光照條件、儲熱設施和集熱場的規模所決定。預計未來10年內,技術相對最成熟的槽式系統的建設成本仍有望下降30%~40%,而其他技術類型的成本下降空間則更大。
提高單座電站的裝機規模、相關部件大批量生產、以及提高系統工作溫度以改善發電效率,將是CSP電站降低建造和發電成本的主要途徑。
長期看,隨著CSP電站成本的逐步降低,而火電成本則將因化石能源價格的升高和碳排放稅的征收而走高,CSP電力的價格優勢將逐漸顯現。
此外,利用CSP電站所獨有的光熱條件,以太陽能熱化學反應等方法生產以氫氣為代表的清潔燃料;或利用電站余熱進行海水淡化處理等;都是未來充分發揮CSP 電站優勢、提高其經濟性的發展趨勢。
投資建議
聚光光熱CSP發電產業在中國剛剛起步,參與的本土企業還比較少,我們建議關注對相關技術的研發有先期投入、且具有一定技術優勢的公司。如:投資以色列碟式CSP系統研發企業的三花股份(002050.SZ);自主研發生產碟式CSP系統用斯特林發動機的航空動力(600893.SH);和一些具有聚光反射鏡潛在供貨能力的玻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