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府日前宣布放棄核電能源,這給此前跌跌不休的光伏產業帶來了利好。海外股市太陽能、風電板塊5月31日全線大漲,港股中卡姆丹克太陽能上漲9.54%,保利協鑫漲5.3%,金風科技上漲6.13%。A股市場新能源個股也借勢發力,德賽電池、贛鋒鋰業、成飛集成漲停,天齊鋰業漲9.67%,此外,
德國政府日前宣布放棄核電能源,這給此前跌跌不休的光伏產業帶來了利好。海外股市太陽能、風電板塊5月31日全線大漲,港股中卡姆丹克太陽能上漲9.54%,保利協鑫漲5.3%,金風科技上漲6.13%。A股市場新能源個股也借勢發力,德賽電池、贛鋒鋰業、成飛集成漲停,天齊鋰業漲9.67%,此外,超日股份、中環股份等漲逾5%。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德國此舉將對新能源行業構成長遠利好,尤其是過剩的光伏產能有望得到減輕,價格有望穩定。 據悉,德國17座核電站2010年供應德國30.6%的用電需求,放棄核電能源計劃,將刺激其它新能源替代。德國再生能源協會表示,德國或將從2011年開始,到2020年總共投入2000億歐元(約2萬億人民幣)發展新能源,尤其在海風電和太陽能領域。從利用小時數,核電為光伏4倍左右,因此未來10年德國太陽能需求將繼續維持高增長態勢。德國到2010年已裝機光伏17GW,去年新增8GW。據卡姆丹克太陽能首席營運官王靖估計,每年需新增安裝太陽能8GW,“才能基本彌補核能發電減少的缺口。” 日本首相最近也透露將在2030年前在1000萬戶住宅屋頂上設置太陽能面板。而目前我國國內海風機僅為樣機為主,并未真正量產,若要出口還需更多海外認證。業內人士分析,對于新能源類股而言,光伏利好程度大于風電。 光伏企業瞄準歐美市場 目前高達1.1元~1.2元/千瓦時的發電成本,使得太陽能并未得到國內市場的認可,出口也就成為國內光伏企業的主要路徑,其中德國、意大利等歐美國家是國內光伏企業最重要的銷售市場。因此,這些國家的政策導向也決定著國內的光伏企業生機。歐洲光伏協會近日表示,2011年全球光伏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預計今年全球光伏安裝容量將達到2100萬千瓦,比2010年增長27%。 今年一季度,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下降10%,自2009年初以來首次負增長。這一方面是由于意大利補貼政策的不確定性帶來市場恐慌,另一方面源自下游產品供過于求和成本下降。據悉,5月意大利宣布將現有的補貼計劃延長至8月31日,因此目前光伏產業開始消化庫存。“估計6月份基本消化完,7、8月光伏價格將穩定,企業利潤將趨于合理。”但王靖表示,“光伏企業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 日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史立山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風力發電量達到188億千瓦時,增長60.4%,比同期火電、水電、核電增速高出30到50個百分點。但另一方面,產能過剩導致風機價格持續在低位徘徊,短期內難回升,大大影響了風電企業的毛利。大金重工(002487,股吧)和金風科技因此而今年中期業績預降。同時,風電裝機在2010年達到高峰后呈小幅下降趨勢。量價齊跌考驗國內風機廠商應對能力,加速行業整合。目前美國和歐洲正在加速風電發展,國內部分風電企業把目光瞄準海外市場,并開始獲得訂單,但出口對其業績影響尚小。 成長性確定企業值得關注 平安證券分析師報告指出,目前組件及電池價格已在3個月內下跌了18%-20%,多晶硅價格單周下跌了10%。行業內公司業績也受到拖累,近兩個月來A股光伏上市公司股價大幅調整,板塊整體平均動態市盈率已經從2011年的35-45倍下降到目前的25-30倍,一些股票已逐漸具備投資價值。今后幾年有較確定成長并且2011年動態市盈率在30倍以下的公司,下半年可能會有較好表現。他推薦國電南瑞、匯川技術、正泰電氣、榮信股份、東方電氣。小市值股推薦科陸電子、瑞凌股份、佳士科技、英威騰、中科電氣。 國內鋰電池業將突破 陳儼 去年來鋰電池產業開始發酵。今年的日本地震又加速了鋰電池產能對華轉移,加上當前鉛酸蓄電池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大整頓,專家預計國內電池產業將迎來一輪結構性調整,鋰電池板塊有望更上一層樓。 日本電池產業加快轉移 日本的鋰離子電池產業一直處于世界前列,其鋰離子電池與相關材料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50%。但地震嚴重影響了日本電池產業鏈的運轉。行業人士預計,由于日本地震,在鋰電池中下游或將出現全年約4%-7%的產能供給缺口。這部分缺口有望在中國和韓國一些廠家得到補充。而在上游材料不短缺的情況下,中國將更容易對日本電池產業鏈形成有效替代。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松下(Panasonic)已決定把更多鋰離子電池生產從日本轉移至中國,以降低生產成本,保持在全球市場中的最大份額。在2012年前該公司將投資200億-300億日圓(2.44億-3.66億美元)在中國建設一座新廠和升級設施。按該計劃,公司希望在2015年時將生產成本減少30%,在中國生產的電池量占到其總量50%。目前該公司80%-90%的鋰電池在日本生產,其余在中國。 作為電池的重要材料之一,全球鋁箔產能在日本地震后也出現較大缺口,日本本土兩大鋁箔企業日本制箔與東洋鋁業不約而同向中國的東陽光鋁(600673,股吧)拋出“橄欖枝”,相繼與后者簽訂《合作意向協議書》并成立合資公司,共同致力于工業用電池、車載電池配套的產品開發、生產和銷售。這不僅體現東陽光鋁的全球產業地位,更成為當前日本電池產能向中國內地加速轉移的標志。 對此,國內電池企業也已摩拳擦掌,紛紛準備承接新一輪國際產能轉移。這從有行業風向標之稱的電池展會中可見一斑。從今年9月19-21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將召開的“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電池產品及技術展覽會”(簡稱CNIBF振威上海電池展)組委會了解到,不少國內電池企業參展熱情高漲,不惜下重本擴大參展面積。距展會召開還有四個月,一樓展位已售罄,火爆程度在國內同類型展會中首屈一指。 國內鉛酸蓄電池業整頓帶來機遇 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內一些鉛酸蓄電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環保意識淡漠,造成一系列的鉛污染事件。作為全國重要的鉛酸蓄電池產地,浙江省環保廳近期開始對全省273家蓄電池企業進行地毯式排查,目前已有213家企業停產整治。有報道稱,目前工信部正著手建立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和回收企業準入制度,2000-3000家冶煉(廢舊電池回收后處理)企業,有可能因門檻限制被精簡至200-300家,縮水幅度達到90%。 專家指出,盡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鉛酸蓄電池仍將與鋰電池齊頭并進,但前者的行業整頓和洗牌必然會在短時間內給相關企業帶來影響,并促發電池產業的新一輪結構性調整。在此期間鋰電池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并在不遠未來成為電池產業主力軍。CNIBF振威上海電池展組委會稱,今年報名參加上海電池展的鋰電池參展商比去年多了一倍,已成為電池展的參展主力軍,這驗證了鋰電池產業即將興起的趨勢。目前已有臺塑長園、臺灣塑膠、南亞塑膠、立凱、友煜自動化、固緯電子等臺資企業競逐,抱團參展的態勢表露出臺資企業欲與國內企業爭奪市場的決心,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將愈演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