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一組最新數據顯示了光伏電站的新變化:分布式項目持續“高燒”,地面電站卻突然“降溫”! 祿@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的新增光伏發電裝機2440萬千瓦。其中,地面電站同比降了16%至1729萬千瓦;分布式項目卻以711萬千瓦的裝機、同比猛增2.9倍而大放異彩。 清晰的商業模式、不求人要指標、限電少、穩定
地面電站降溫
相對于新興的分布式電站,可拿下大片土地、發電收益也更高的地面電站,于今年上半年擁有1700萬千瓦的新增裝機。同比下降16%的安裝量,預示著它似乎不再是唯一的主流選擇了。地面電站的建設要經過層層關卡,在一些新入局者的眼中,這些都“太麻煩”了。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就透露,“從新增裝機布局看,由西北地區向中東部地區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華東地區新增裝機為825萬千瓦,同比增加1.5倍,占全國的34%。華中地區新增裝機為423萬千瓦,同比增長37%,占全國的17.3%。西北地區新增裝機為416萬千瓦,同比下降50%! 而降幅最大的西北光伏項目,絕大多數就是地面電站。
土地性質不明確、土地費用的增加,是地面電站發展的兩大掣肘。
首先,要建設一座大型地面電站,先得去國土部門了解該土地的利用政策、性質以及規劃,才能確定。
根據2014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進一步落實分布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灘涂、湖泊、荒山荒坡”屬于未利用地,“魚塘、農業大棚”屬于農用地范疇;廢棄土地可能屬于建設用地,如采礦用地。如果沒有搞清楚土地屬性,一旦大舉投建、此后又發生糾紛,那么光伏企業將產生不小的損失。
其次,使用土地的過程中還需繳納土地使用稅、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森林植被恢復費用等,“通常情況下,100兆瓦的大型光伏地面電站涉及數千畝土地,要繳納的土地費用也不菲!币晃粎⑴c過多個西部項目的電站負責人透露。光伏專家王淑娟測算過,一個50兆瓦的土地項目,按2000畝土地計算,每年的土地使用稅為400萬元左右,項目的投資收益率也將由此下降1.5%,資本金內部收益率更是下跌5%。
而限電也給地面電站蒙上了一層陰影。朱明透露,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量5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全國棄光電量37億千瓦時。主要棄光區域在新疆和甘肅,棄光率分別是26%、22%。
航禹太陽能執行董事丁文磊也告訴記者,目前限電會影響到一些企業的項目收益率,“光伏電站的運營,主要是持有、轉手等兩種方式。假設一家公司長期持有電站項目,而限電又十分厲害,將直接影響到企業依靠電費收入來維持電站運作的這種收益模式。而如果這一電站項目處于限電很嚴重的寧夏、新疆等地,那么轉手也會有一定難度!
(本報實習記者馬月對此文亦有貢獻)
作者:王佑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