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網訊: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精準脫貧確定為三大攻堅戰之一。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回顧過去五年工作時,李克強指出,五年來,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易地扶貧搬遷83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其中,自光伏扶貧2015年1月被國務院扶貧辦確立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以來,其一次投資、精準扶貧等特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實現了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進一步推進脫貧攻堅戰的進程。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產業扶貧模式之一,光伏扶貧這幾年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扶貧效果。
紅利持續釋放
農光互補、漁光互補……這些因光伏扶貧而生的詞,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光伏扶貧作為一種新的能源扶貧模式,能使貧困戶在光伏發電項目中實現增收、就業,甚至參股分紅。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俊峰對本報記者表示,光伏扶貧已經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幾年來,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推動和企業的積極參與下,光伏扶貧覆蓋面已經高達150萬戶,每戶每年最低可以得到3000元,連續25年的現金收入,是目前國內最可持續的扶貧措施,受到了貧困戶的普遍歡迎,也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和關注。
從2015年地方性試點到如今全國推廣鋪開,光伏扶貧作為重要的扶貧手段,逐步得到了國家能源局和地方政府的重視,其利好政策不斷釋放。目前在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多個省市,光伏扶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以山東省為例,隨著《山東省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的落地,到2018年,山東省光伏扶貧工程力爭惠及1000個扶貧工作重點村、10萬個貧困戶。
據統計,截至2018年1月10日,全國已經有17個省份將光伏新增建設指標全部用于或部分用于光伏扶貧,累計規模多達962.6萬千瓦,占各省總指標的59.75%。
近期,國家對于光伏扶貧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2018年2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下發,從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等方面內容做了具體指示。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文件中提出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制定農村通動力電規劃,推進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措施,光伏等清潔能源在農村的普及和應用程度將進一步提高。
不僅是中央一號文件,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先后發布相關文件,力求從頂層推動光伏在農村的發展,并把光伏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日,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于下達“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的通知》,下達8689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總裝機4186237.852千瓦的光伏扶貧項目計劃。此次下達的光伏扶貧電站分布在14個省的236個光伏扶貧重點縣的145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電站建成后將充分發揮光伏產業優勢,增強貧困村經濟實力,惠及71075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3月7日,國家能源局披露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年內計劃下達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規模約1500萬千瓦,惠及約2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