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浙江省高質量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和構筑現代能源體系的戰略機遇期。全省能源戰線奮力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戰都贏”。作為全省規劃體系的重要專項規劃,“十四五”及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和規劃,要立足新時代背景,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系統提出能源發展總體思路、主要目標,重大項目、改革、布局、政
以綜合能源系統+能源互聯網為能源科技創新整體智治的重點
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應當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十四五”重點之一是做好“綜合能源系統+能源互聯網”文章,實現能效提高、可靠性提高、用能成本降低、碳排放、污染物減少等多個目標。
已建成的國網嘉興尖山源網荷儲綜合試點等項目,成功解決了區域內眾多光伏發電項目100%電量消納和工業園區多元復雜的安全保供問題,是應大力推廣的“綜合能源系統+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
“十四五”期間,按照“綜合能源系統+能源互聯網”理念,應重點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發展,完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發展支持政策,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運營模式,在醫院、數據中心、醫藥化工園區、城市綜合體、增量配電網等布局建設一批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
以緩解低碳目標下電力峰谷差矛盾為標志性成果
“十三五”期間,浙江省電力安全保供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電力負荷峰谷差拉大、尖峰負荷拔高,存在過載停電的風險隱患。影響電力系統負荷峰谷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負荷組成、季節變化和節假日等。尤其是全社會用戶側空調負荷的大規模集中開啟,使得用電負荷曲線尖峰化。2019年冬季、夏季,空調負荷占電網最大負荷的比重分別達到31%和26%。
“十四五”電力最大負荷增速高于用電量增速將超過1個百分點,最大日峰谷差將攀升到3500萬千瓦以上,電力負荷曲線夏季冬季雙峰特征更明顯。從供給方面看,目前浙江省存在尖峰電力缺口,不能應對“全年缺電量、短時缺電力”的結構性矛盾。削減電力負荷峰谷差事關全局、效益可觀,是能源電力系統長期安全保供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一、提高系統調峰能力。
首先是能建盡建多元電源,力爭所有跨區通道滿負荷出力;其次是發揮煤電“兜底電源、調峰電源”的“壓艙石”作用。煤電定位從基礎電源逐步轉變為低成本、電力電量安全可靠和靈活調節型電源;最后是經濟組合存量電源,優化電力供應結構。
二、加強需求側管理。
首先是科學合理控制尖峰負荷規模。淘汰高耗能落后產品、設備和工藝,限制高耗能產業的盲目發展。提升用戶側靈活性,實現移峰平谷;其次是迭代完善電力需求側響應機制。推廣以空調為代表的負荷聚合機制,負荷側調峰能力達到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的5%以上。
三、健全市場政策機制。
首先是發揮電價杠桿作用。把削峰問題列入電力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電力市場設計和建設運行能形成充分反映供需變化的峰谷電價。在電改過渡期,實施用戶峰谷分時電價執行范圍全覆蓋和季節性“尖峰電價”,“削減”和“拉平”負荷尖峰;其次是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探索需求響應資源參與輔助服務市場交易。
以市場化改革和大能源工作格局作為能源治理體系現代化突破口
一、改革重構節能優先體制機制。
節能提效是能源轉型的首要選擇和基石。要把節能放在“十四五”規劃的優先位置:
實行新的目標責任制;
加強重點領域節能。全面推行多領域能效“領跑者”制度,實施綠色制造、交通、建筑、公共機構、數據中心創建行動;
實施節能重點工程;四是完善節能市場化機制。
節能與“標準地”、“畝均論英雄”改革深度融合,推動用能權改革取得新突破。實現區域能評及項目能評法制化、全覆蓋;五是強化節能監督檢查。
二、打贏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突圍戰、總體戰、持久戰。
首先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把握深化電改的總體目標和重要路徑;
其次是體系化設計建設初期電力市場,出臺并不斷完善《浙江電力市場運營規則》。跟蹤全國電力市場建設要求,借鑒國際經驗,分初期市場、中遠期市場和目標市場三個階段構建電力市場體系。初期電力市場建設運營重點是現貨市場、合約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合約市場重點是開展中長期批發交易、售電市場零售交易。設計出臺并不斷完善《浙江電力市場運營規則》,作為初期電力市場建設運行的依據。“十四五”期間,應爭取全省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發展到全社會用電量的60%以上,以電改推動電力系統效率變革;
再次是深化輸配電價改革,理順電價形成機制。通過市場化改革和政策性降本等措施,進一步降低終端電價水平和用電成本,拉平與江蘇等周邊省市的電價差距;
第四是扭住現貨市場出清價格的導向功能,確立電力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迭代完善具備現貨市場、合約市場、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和管理等功能并具擴展性的浙江電力市場技術支持系統,待內外部條件成熟后規范投運。采取及時公布現貨市場出清價格歷史數據、編發價格指數等方法,引導合約市場電價;
第五是規范運營合約市場,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
第六是完善售電市場規則,推進售電側改革;
第七是放寬電力行業準入,開放電網公平接入;
八是提升“獲得電力”水平,優化電力營商環境。實現水電氣網協同報裝全覆蓋,用電報裝時間、環節、成本、供電可靠性等“獲得電力”指標國際國內領先;
九是規范運行獨立電力交易機構,健全電力市場組織體系。
三、加快建立天然氣新體制。
推動天然氣體制改革方案落地實施,推動城鎮燃氣扁平化和規模化改革,形成“網絡化、縣縣通,多氣源、少層級,管中間、放兩頭”符合浙江實際的天然氣新體制。
四、健全能源安全儲備制度。
五、完善可再生能源發展機制。
六、強化能源開放合作機制。
實現海外能源生產基地零的突破。深化氣網、油網、電網、熱網互助聯動機制,建立長三角能源互濟互保機制。
七、完善能源創新試點示范機制。
構建能源技術裝備創新發展機制,力爭在智能電網、先進核電、大規模儲能、氫能和燃料電池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大力推進綜合供能服務站建設,電網側、電源側、用戶側儲能示范試點,分布式能源試點,“互聯網+”智慧能源試點,能源供應+消費智能化區域綜合能源示范,打造一批智能電廠、電網工程。
八、推進能源投融資機制改革。
九、梳理完善地方能源法律體系。
十、推進能源運行與管理機制改革。
發揮浙江省煤電油氣運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健全權責明確、運轉高效、系統協同的煤電油氣運協調機制。統籌建好、用好浙江數字能源系統。創新能源監管方式,完善能源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以銜接協調指標體系和重點項目為規劃編制的重要方法
目前,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列為省級重點專項規劃,形成省域“1+6+N”能源規劃體系。能源規劃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提供重要支撐,這就要求能源規劃加強銜接協調,突出能源專項特色,體現現代化、高質量、競爭力總體要求。
一、銜接協調重點是指標體系和重大項目。
能源指標體系可分為安全保供、清潔低碳、惠民惠企、行業發展四大類近90項指標,反映安全、綠色、高效、創新、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能源指標的統計信息、定期評價與考核責任主體,涉及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重點能源供需企業,必須相互銜接,科學設置。能源重點項目是構筑支撐“十四五”能源發展的“四梁八柱”,戰略性、外部性、政策性強,需要銜接協調各要素管理主體支持,確保項目落地。
二、銜接協調需要全面扎實。
能源發展指標特別是區域萬元GDP能耗、煤炭總量等約束性指標,必須銜接各級產業發展規劃。能源重點項目銜接協調重點,是與同位國土空間、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規劃及項目所在地方規劃、重點能源企業發展規劃銜接,按“多規合一”總體要求,疊入全省空間規劃一張藍圖,發揮能源規劃對能源投資的龍頭性、引領性作用。
文丨蔡剛 浙江發改委原副主任、浙江能源局原局長
作者:蔡剛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