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電網能源存儲容量將從去年的376兆瓦再翻一番,增至712兆瓦。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在一份新報告中表示,2019年至2024年之間,存儲容量將飆升至近5吉瓦,其中90%將是電池存儲。
屆時,美國將成為電網能源儲存能力最強的國家,超越此前名列前茅的韓國。
該公司稱,推動這一發展的有幾個因素,其中包括電池存儲組件成本降低以及2006年引入的太陽能投資稅收抵扣政策。
其中,隨著風電和太陽能裝置的開發商持續提高其材料效率,壓縮材料成本,成本降低成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的一大趨勢,盡管預計中美貿易戰將對其產生破壞性影響,其中太陽能首當其沖。
實際上,在某些情況下,太陽能、風能以及儲能相比于使用化石燃料及備用電源的傳統調峰電廠,成本上更具有競爭力。本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撰文報道,南加州愛迪生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決定取消其新建的262兆瓦調峰電廠的計劃,轉而計劃采用195兆瓦的電池陣列,用以儲存太陽能和風能。
Wood Mackenzie的能源儲存負責人表示,電池存儲設施愈發成為調峰電廠的極佳替代。
Ravi Manghani在接受《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采訪時表示,“天然氣調峰一年只能運行幾個小時。我們已經看到,四到六小時的儲能在技術上足以取代大部分調峰設施。隨著電池成本持續下降,電池儲能系統已成為經濟上更具吸引力的替代品。”
根據IHS分析師的說法,太陽能投資稅收抵扣將成為推動未來四年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以及電池儲能設施蓬勃發展的主要動力。IHS表示,由此發展的儲能設施將占2019年至2023年新建儲能設施的40%。
今年對于新建儲能設施至關重要:目前30%的太陽能投資稅收抵扣將在2022年底降至10%。值得注意的是,該抵扣將保持在10%的水平,但僅覆蓋用于公用事業的設施,這也為新建項目提供了額外的動力。據IHS分析師稱,這是太陽能及儲能公司今年開始建設新設施的主要動機。
另一個因素則有利于部署更多的儲能設施:可以在極端天氣條件下保持太陽能和風能設備的性能穩定,從而防止大雪或大風等惡劣天氣干擾發電。該因素雖然可能不像其他兩個因素一樣能夠激發美國儲能設施數量大幅增長,但必然也在其中有著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