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印發《山東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力爭“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裝機規模和電量較“十三五”末基本實現“三個翻一番”。根據文件,到2025年,山東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90GW以上,較2020年基本翻一番。其中,光伏要達到57GW、風電25GW、生物質能4GW、水電4GW
近日,山東印發《山東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力爭“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消費總量、裝機規模和電量較“十三五”末基本實現“三個翻一番”。
根據文件,到2025年,山東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90GW以上,較2020年基本翻一番。其中,光伏要達到57GW、風電25GW、生物質能4GW、水電4GW。根據2020年末山東22.72GW的光伏累計裝機來看,其“十四五”光伏新增約35GW。
其具體規劃方面,山東省將著力開展“打造四大基地、實施四大行動、強化四大支撐”工程。具體包括:山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魯北鹽堿灘涂地千萬千瓦級風光儲一體化基地、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發電基地以及外電入魯通道可再生能源基地;“百鄉千村”綠色能源發展行動、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行動、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利用行動以及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行動。
分開來看,山東半島將重點推進一批百萬千瓦級風電項目集中連片開發,預計2025年全省海上風電力爭開工10GW、投運5GW。
魯北鹽堿灘將依托濰坊、濱州、東營較多鹽堿灘涂地和未利用地資源,按照“統一規劃、風光同場、集中連片、分步實施”方式,優化光伏發電、風電、儲能等各類要素配比,力爭在2025年建成風光裝機容量10GW以上。
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將結合全省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專項規劃,以濟寧、泰安、棗莊、菏澤等地區采煤沉陷區為重點,通過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融合發展模式,在2025年建成裝機容量3GW。
外電入魯通道將結合國家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規劃建設,推動銀東、魯固、昭沂直流等在運通道配套電源結構調整優化,加快推動隴東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配套建設千萬千瓦級風光火(儲)一體化電源基地,2025年力爭建成配套電源基地裝機規模10GW以上。
“百鄉千村”主要為推動農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建設管理,拓展農村綠色能源開發利用空間,聚焦農村用電、取暖、炊事等重點用能領域。“十四五”期間,將建成100個左右綠色能源發展標桿鄉鎮和1000個左右綠色能源發展標桿村。
整縣屋頂分布式則是統籌推進整縣分布式光伏集中化、規模化開發建設,充分利用黨政機關建筑、公共建筑、工商業廠房和農村居民屋頂資源,到“十四五”末,全省整縣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容量達20GW以上。
多元化利用則是積極支持可再生能源在熱力、建筑、交通等領域的推廣應用,拓寬可再生能源發展利用空間,在具備條件地區開展規模化可再生能源供暖替代行動,加快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生物質熱電聯產等在建筑領域應用。
融合發展則為優化整合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強化各環節協同互動,探索構建源網荷儲高度融合新型電力系統;優化確定光伏發電、風電、其它電源及儲能合理規模與配比,打造一批風光儲一體化、風光火儲一體化項目,提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和電力系統運行效率。
此外,山東省“十四五”規劃在光伏、風電產業鏈發展發面也提出一定要求。風電裝備產業集群依托渤中、半島北、半島南三大片區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支持省內已有配套企業融入產業鏈條,吸引國內國際風電裝備龍頭企業落戶,重點推進7兆—10兆瓦風電機組技術研發及規模化應用,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0兆瓦及以上風電機組和軸承、葉片等關鍵部件,建設威海、煙臺、東營高端風電裝備產業基地,帶動風機制造、海洋裝備、技術研發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打造“立足山東、輻射沿海”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工程總承包、運維服務于一體的風電裝備產業集群。
太陽能發電裝備產業集群圍繞全省光伏大規模開發需求,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補鏈強鏈延鏈,做大做強全省光伏產業。鼓勵引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前沿技術儲備,重點攻關高效率晶體硅電池、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等,不斷提高光伏發電效率,推動形成濟南、青島、淄博等地區太陽能發電裝備產業集群。
作者: 來源:中部六省光伏展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