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遭遇寒流如今已迎來曙光
產業要穩健發展仍需政策扶持
5000塊“黑板”一年發電170萬度
站在高處望去,群升集團新廠區的房頂,有5000多塊“黑板” 整齊地鋪列著,現代感極強。
別小看這些“黑板”,這些太陽能光伏板組成了一座“太陽能光伏屋頂發電站”,無論晴天還是陰天,它都可以發電。
這是群升集團2011年建設的1.8兆瓦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站,一年運行下來,這個發電站大約“發”出了170萬度電,解決新廠區的三分之一用電量。按每戶家庭每月用電60度計算,也意味著它可供應2500多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
屋頂光伏又叫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覆蓋領域包括一般住宅和公共建筑,整個屋頂發電站是這樣發電的:光伏板作為光電轉換裝置,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通過整流升壓,再通過逆變器將高壓直流電轉換為低壓三相交流電,然后再通過高低壓轉換裝置,升壓至10千伏接入當地公共配電網。光伏發電是根據光生伏特效應原理,利用太陽能電池將太陽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發電系統主要由太陽能電池板組件、控制器和逆變器三部分組成,通過逆變器,可以將直流電轉變成交流電。
“屋頂光伏發電站”的優勢在于:產生的是綠色能源,不會污染環境;光伏陣列一般安裝在閑置的屋頂或外墻上,不占用土地;用電高峰的夏天,也是日照量最大、光伏系統發電量最多的時期,對電網可以起到調峰作用;采用并網光伏系統,不需要配備蓄電池,既節省投資,又不受蓄電池荷電狀態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光伏系統所發出的電力;光伏陣列吸收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大大降低了室外綜合溫度,減少了墻體得熱和室內空調冷負荷,可以起到建筑節能作用。
開發區2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規模居全省第二
“浙江省屬于日照量比較豐富的地區,推廣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 15日,群升集團總經理徐珠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群升集團正著手擴大“屋頂發電站”的規模,在經濟開發區建設總裝機容量達20兆瓦的屋頂光伏發電項目。
經濟開發區20兆瓦的屋頂光伏發電項目規模居浙江省第二位,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七分之一強,屬于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2012年6月初,該項目已經通過省2012年金太陽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專家審查會審查,并列入了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2012年金太陽示范項目目錄”。該項目的申報成功,已獲得財政部1.1億元專項資金補助。
從中國科技開發院浙江分院編制的《永康市經濟開發區20MWP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記者看到,該項目投資規模約3億元,需要屋頂面積25萬平方米。按照理論標準計算,1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可以發電90萬至95萬度,20兆瓦裝機容量年發電量可達1800萬—1900萬度,相當于每年可節省煤炭約9000噸,減排灰渣約4100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0000噸,減排二氧化硫約150多噸,減排可吸入顆粒物約7000噸。從技術指標上看,是真正的無污染綠色能源。
徐珠鋒說,之所以選擇經濟開發區建設“屋頂發電站”,是因為開發區已建成的屋頂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而且開發區建筑載體多為廠房、倉庫、辦公樓等建筑,主要房屋構造為預澆筑平屋面和輕鋼結構板房,面積較大,屋頂平整,承載結實,是敷設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理想場所。
光伏發電站是難得的“機會蛋糕”
太陽能光伏發電站,是蛋糕還是陷阱?對于這個問題,市科技局副局長馬春芳、浙江金品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華、浙江鑫順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梅月、雄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應壘的答案都是: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蛋糕”。問題是,由于光伏產業曾經哀鴻遍野,歷經磨難,現在產業迎來了曙光,人們需要更多了解的是它的前景到底如何,這樣才能破冰前行。
徐珠鋒介紹,目前國內太陽能屋頂發電裝機規模在30萬千瓦左右,按照國家提出的目標,意味著未來5年內太陽能屋頂電站裝機規模將達現有規模的十倍。他說,2012年中央財政總共撥付資金130億元,支持啟動光伏發電應用的總規模達到5.1吉瓦(1吉瓦=1000兆瓦,1兆瓦=1000千瓦)。
國家在政策上也更加重視太陽能光伏電站的發展。2011年7月,國家發改委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中,制定了全國統一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2011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產,尚未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準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產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除西藏仍執行每千瓦時1.15元的上網電價外,其余省(區、市)上網電價均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隨后,國家電網為光伏分布式發電并網“網開一面”,這些政策解決了光伏業一直關心的發電并網和上網電價問題。這是政策利好消息。
在成本優勢上,徐珠鋒說,現在建設光伏發電站還有著極大的成本優勢,經歷了前期那一波產業“寒流”后,硅片和光伏組件的價格大幅下降,與2010年相比,價格下降了近10倍。
“按現在的建設成本,照15年折舊計算,"光伏發電站"每度電的成本0.55元,與上網電價相比還有極大的利潤空間。”徐珠鋒說,大陽能光伏發電設施的折舊期其實有25年,這樣算下來,每度電的成本會低于0.55元。
投資商甩開膀子角逐光伏電站建設
正因為看好光伏電站這塊“機會蛋糕”,群升集團還準備開發光伏農業產業園,建設大棚頂上的光伏發電站。
國家政策為光伏業界帶來重重利好消息,業內甚至稱目前的形勢為“光伏電站的春天”,“風(能)光(能)無限。”試看:
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長興中鋼集團的4.2兆瓦光伏發電項目2012年已經正式并網發電,該公司計劃投資200兆瓦光伏電站。
橫店集團建了兩個屋頂“光伏電站”:一個是浙江橫店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在橫店東磁太陽能事業部廠區屋頂建設的1兆瓦屋頂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另外一個是東陽東磁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屋頂安裝的20.7兆瓦用戶側屋頂光伏并網發電系統。
我市除了群升集團之外,雄泰等公司也開始光伏電站的前期準備。
光伏電站生存目前仍需補貼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出,即便在原材料價格下跌的背景下,光伏發電要實現平價上網,還需繼續下調成本。金華電業局發展策劃部高級工程師張肖青認為,光伏發電與常規能源相比經濟性較差,還不具備競爭優勢,在一定時間內要靠補貼才能贏利。這也導致了光伏電站是生存在補貼之上的行業,前景如何取決于國家政策。
因此,我市仍有部分有意向的投資者雖然看好光伏電站未來的投資,但近期都在觀望、尋找項目,為“春天”作準備。
市科技局副局長馬春芳:
與我市簽約合作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未來幾年發展規劃中,新能源項目每年要增長15%以上,我市企業應該主動對接合作,可以將光伏電站做得更燦爛。
群升集團總經理徐珠鋒:
前些年光伏發電無法上網,不僅影響了太陽能屋頂投建公司的利潤,更主要的是堵塞了市場的應用渠道。現在,國家從政策層面解決了太陽能發電并網問題,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將大有可為。
浙江鑫順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梅月:
2008年,我公司就已經成功開發了光伏發電系統,在歐美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希望看到國內光伏電站能夠加大建設力度。
下期預告:“光伏發電站”能夠為我們提供綠色環保的電源,降低用電成本,項目開發前景看好。那么,能否將其建設在小區、民居屋頂,讓其走進千家萬戶呢?下期本報記者將走進我市第一戶安裝光伏電站的居民家里,就光伏電站何時走進尋常百姓家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