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改之后的電價不會上漲,只會降低,至少在三五年內不太可能漲電價。因為目前經濟基本面如此,電力市場總體上是供大于求的局面,甚至降價幅度都可能達到8分錢、1毛錢。
電改配套文件千呼萬喚不出來,各種猜測和消息滿天飛。其實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大局已初步確定,但是博弈遠沒有結束。
這是能見派和一位電改消息人士進行的獨家私密對話。
電改配套文件怎么還沒出來?
7月30日國家發改委已經開會討論了有關配套文件的問題,部際聯席會議開完,電改配套文件應該已經進入了走程序和各部委會簽階段。發改委也已經征求過地方能源局和五大發電集團、兩家電網和兩大輔業集團的意見。
關于配套文件的內容,各利益相關方的意見不可能達成完全的一致,但是態度意見也都比較明確了。現在只需政府主管部門權衡利弊,做最后的決斷。
電改配套文件可能涉及到的部門,除了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還可能有財政部、環保部等部委。比如,交叉補貼問題可能需要財政部的會簽。所以,現在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電網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但是,有一點可以明確。電網企業是一定會進入售電環節的。國家發改委負責電改工作的領導已經在有關會議上表態,稱電改配套政策會允許電網企業參與競爭性售電,電網企業也肯定會加入售電環節的競爭。改革必然有過渡期,電網企業也不可能一下子完全退出售電領域。參與售電環節,也符合電網公司的利益,他們也愿意參與。
而且,9號文件關于售電環節改革的精神,也不是要求電網企業退出售電領域,而是開放售電領域,引入更多競爭者。政府部門需要做的是,加強監管,尤其是對壟斷環節的監管。
發電企業在厲兵秣馬?
對于具體參與售電環節的方式方法,其實發電企業也有自己的矛盾和糾結。有的環節他們希望獨立出來自己做,比如直接對接高價值的客戶資源,有的環節發電企業還是希望能利用電網企業現有體系。
發出的電賣給電網比較省心,發電企業自己賣電,收費也是個問題,而電網企業有現成的收費系統。發電企業自己成立售電公司,在售電環節能不能做好,也不好說。
新進入售電領域的發電企業和民營企業,肯定不是和電網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的,這是顯而易見的。電網企業在售電領域的先天優勢是客觀事實。大量的高價值客戶資源和售電資產在電網企業的掌握中。
作者:劉麗麗 來源:能見派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