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LG、SK等韓國大企業紛紛擴大作為下一代能源備受關注的太陽能發電產業的事業規模。
太陽能產業根據規模分為多個階段:原材料多晶矽和加工多晶矽生產的碇和硅片;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太陽電池;把多個太陽電池組合起來的太陽能模塊;并聯太陽能模塊的太陽能發電站等。
企業認為僅開發其中一個階段,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因此正在推進囊括太陽能產業所有階段的縱向一體化。
三星精密化學16日宣布成立了生產太陽能發電設備核心原材料——多晶矽的合資公司。美國多晶硅片生產企業MEMC和三星精密化學分別出資150億韓元。公司方面表示:“從2013年開始將在蔚山生產多晶矽,并根據未來市場需求決定是否增產。”預計該項目總投資將達到2000億韓元。
隨著該合資公司正式成立,三星構筑了各子公司分別負責生產多晶矽(三星精密化學)、碇和硅片(三星康寧精密玻璃)、太陽電池和模塊(三星電子)、發電項目(三星物產、愛寶樂園)的完整結構。
LG、SK、現代重工、韓華等大企業也在推進太陽能產業規模擴大。LG集團旗下設有硅片(LGSiltron)、模塊(LG電子)、發電系統(LGCNS)項目群。該集團計劃通過LG化學進軍多晶矽領域。屆時,LG將擁有與三星類似的項目群。
多晶矽是通過太陽電池把光源轉化為電能的基礎材料,被稱為“太陽能產業之米”,因此各企業為確保該材料全力以赴。多晶矽由小的硅膠結晶體組成,通過從硅元素上提煉硅膠的工藝生產。
SK和韓華也計劃分別通過SKChemicals和韓華Chemicals進軍該領域。韓亞金融經驗研究所說:“近來太陽能產業的國際趨勢是通過從多晶矽到模塊的一體化生產,實現規模經濟。韓國大企業的相關投資將接連不斷。”
專家指出,在太陽能產業領域韓國企業是后起之秀,韓國企業在建立一體化生產體系后,要拉近與中國、美國、歐洲領先企業的技術差距。當務之急是減少把太陽能轉化為電力時發生的能源損失。目前韓國企業向市場推出的太陽能模塊的轉換效率只有海外領先企業的70%.
能源市場調查機構Solarnenergy預測,包括多晶矽和硅片在內,到2014年太陽能發電產業規模將達到5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