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浙江省高質量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和構筑現代能源體系的戰略機遇期。全省能源戰線奮力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戰都贏”。作為全省規劃體系的重要專項規劃,“十四五”及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和規劃,要立足新時代背景,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系統提出能源發展總體思路、主要目標,重大項目、改革、布局、政
“十四五”時期是浙江省高質量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和構筑現代能源體系的戰略機遇期。全省能源戰線奮力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戰都贏”。作為全省規劃體系的重要專項規劃,“十四五”及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和規劃,要立足新時代背景,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系統提出能源發展總體思路、主要目標,重大項目、改革、布局、政策和實施路徑,引導公共資源配置方向和市場主體行為,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
目前,浙江省“十四五”專項規劃編制目錄已明確: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列為省級重點專項規劃;省電力發展“十四五”規劃、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省節能降耗和能源要素配置“十四五”規劃列為省級一般專項規劃;省電網發展“十四五”規劃、省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列為省級備案專項規劃。一批地方能源規劃、能源企業規劃及能源研究類課題也在同步編制,加上近年發布實施的寧波舟山LNG登陸中心規劃、油氣管線規劃,形成省域“1+6+N”能源規劃體系。
作為專項規劃,能源規劃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提供重要支撐。這就要求能源規劃加強銜接協調,融入全局“一盤棋”,緊扣實際,又突出能源專項特色,體現現代化、高質量、競爭力總體要求。
筆者認為, “十四五”及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和規劃需要關注以下重點問題。
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確立能源發展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深刻揭示了新時代我國能源發展的特點規律和方向趨勢,為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浙江要緊扣實際,站在國家總體安全的高度,樹立能源安全新觀念。
一是樹立以多元供給滿足合理需求的能源供需安全觀。
能源安全的基礎是供需安全。在供應側,我國油氣資源受制于人,能源供需戰略安全存在風險敞口。浙江電力、天然氣供應能力超前不足,近年來不敷需求,不斷受到迎峰度夏、度冬時段性供應短缺矛盾的挑戰。
2019年浙江外來電力最高為3030萬千瓦、年外來電量共1646億千瓦時,比例分別達36%、35%。在需求側,不合理需求增長過快也是能源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造成不合理需求的本質原因是生產生活中粗放的能源消費方式。而新的能源供需安全觀則為“以多元安全保供滿足多樣合理需求”,其既強調實現開放條件下高質量多元供給的能源安全,滿足合理需求,也強調效率優先,抑制不合理需求,兩側發力保障能源安全。
二是樹立以清潔低碳為行業責任的能源環境氣候安全觀。
生態環境、氣候安全與能源結構密不可分。據浙江省統計局2019年度能源統計公告,能源消費特別是煤炭消費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各地能源消費量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高度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91、0.93。按浙江省環保官方數據推測,2018年,浙江省能源活動領域碳排放占碳排放總量(扣除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吸收匯)的比例達到96.74%。因此,應當樹立以清潔低碳為行業責任的能源環境氣候安全觀,加大對化石能源活動的約束,堅定持續地優化低碳目標下的能源供給側結構。
三是樹立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生產和經營安全觀。
國內外有關能源生產和經營安全的重大事故,屢屢發生,教訓深刻。應當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生產和經營安全觀,從制度供給入手,夯實安全生產和企業經營管理基礎,不斷提高能源安全發展水平,以確保能源企業自身安全,保障能源供給安全。
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編制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確立“十四五”浙江能源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構建起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在持續建設清潔能源示范省的基礎上,高質量打造能源綜合改革先行省、能源互聯網標桿省和全球油氣全產業鏈新興灣區,有力支撐全省現代化建設,使浙江省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源治理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以辯證思維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對能源需求的影響
2020年開局,新冠肺炎疫情驟然襲來,能源行業避無可避。主要體現在能源需求短期大幅萎縮、長期增長更趨平緩;國際能源博弈激烈、市場關系更趨政治化;新型能源技術加快迭代、能源新生業態更趨活躍等方面。
可以預見,很多國家將改變對全球化的“看法”,開始回收、扶持與國家安全、人民生命直接相關的基礎產業和民生產業,這將沖擊世界產業和貿易格局。
2019年,浙江一、二、三產業及居民能源消費呈現1.97:67.68:18.05:12.30的格局,二產權重最大。與此同時,浙江經濟外貿依存度高達50%以上,高出全國18個百分點左右,外貿低迷將沖擊制造業基礎。經歷疫情“洗禮”之后,上半年浙江能源消費走出一波周期較短的V型曲線,回暖明顯。
但受外貿長期趨勢與疫情長期化影響,可以預見,浙江今后幾年能源需求增長不確定性加大。但中長期看,浙江經濟社會向現代化邁進“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趨勢不會有大改變。
筆者認為,浙江“十四五”及中長期能源需求將總體呈現以下趨勢:
一是能源消費總量及原油消費增量主要取決于油品全產業鏈重大項目建設投產和運行達產情況;
二是電量電力需求維持3—5%和5—6%左右的中速增長態勢,再電氣化等使電力消費結構持續變化;
三是天然氣居民需求穩步增長,供熱、發電、化工原料用氣增量與環保政策正相關、與氣價負相關;四是煤炭消費剛性需求巨大,實際消費量取決于“藍天保衛戰”限煤政策走向。
以建設適度超前的能源重大設施為首要任務
浙江省應當抓住此次轉危為機的重大機遇,推動一輪“能源新基建”高潮,每年投資不低于500—700億元,建設形成城鄉一體、綜合互聯、高效智能的現代能源設施體系。
▲首先,電力設施方面。
以扭轉全省電力供應缺口,供應能力適度超前于需求增長為目標,省內為主+省外并舉,根據全社會用電量、全口徑最大負荷預測和可控電力設施進行逐年平衡,安排電力項目建設時序,打贏增強電力供應能力翻身仗。
電源設施方面:規劃建設方針是能建盡建。
核電方面:要連續建設臺州三門核電二、三期共4 臺核電機組,開工建設溫州蒼南三澳核電一至三期共 6 臺核電機組;啟動象山金七門、海島核電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強已規劃沿海核電廠址的保護;煤電方面,在確保建成浙能鎮海電廠異地遷建項目2×66 萬千瓦基礎上,按國家政策規劃確定上大壓小、容量置換大型清潔煤電項目,“十四五”期間爭取建成、在建各1-2個項目;
水電方面:在穩定常規水電開發水平的同時,加快省內抽蓄電站建設,“十四五”期間建成長龍山等4個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在建縉云等5個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布局新一批抽水蓄能電站;
光伏發電方面:要堅持省及地方支持政策,深化光伏+建筑、園區、交通、戶用等專項行動,保持浙江省在全國光伏發電特別是分布式光伏發電領域的引領優勢;
風電方面:要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按照“海上風電+海上牧場+陸上基地”模式,重點在領海海域及毗連區布局海上風電項目,預計2025 年裝機達到 600 萬千瓦;
生物質發電方面:以垃圾發電為主,按照垃圾有多少用多少的原則布局建設,計劃2035 年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 350萬千瓦左右;外來電方面,要加強協調落實,2020 年起吉泉特高壓直流分電 282 萬千瓦、2021年白鶴灘水電至浙江特高壓直流將建成投產,到 2022 年預計滿送達到 752 萬千瓦,推動新建輸浙第四回特高壓通道。
電網設施方面:優選“500千伏主網架+第四回特高壓直流(柔直)”或“特高壓環網+第四回特高壓直流(柔直或普通)”方案,規劃建設“交直流互備、火核水互濟、東西互供、南北貫通”的全省電網主網架,以及適應重化工業發展、電能替代的智能配電網、廣泛覆蓋的充電設施服務網絡,打造堅強智能、互聯互動、靈活柔性、安全可控的新一代電網電力系統。
▲其次,天然氣設施方面,以基本建成寧波舟山 LNG 登陸中心,增強省域主干管網互聯互通和輸配氣能力,打造天然氣全產業鏈為目標。
在現有浙江 LNG(寧波)、舟山 LNG、溫州 LNG、臺州LNG 布局建設的基礎上,重點推進穿山、六橫等千萬噸級接收站建設,加快配套管網布局和建設,同時大力推進城市燃氣城鄉一體配網建設,滿足日益增長的天然氣消費需求。
▲再次,石油及成品油設施方面,以服務建設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和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品全產業鏈,成為我國面向國際的油氣接收儲備基地、交易中心,適應車輛消費升級、油品安全保供為目標。加強煉化、原油、成品油管道、碼頭、油庫等設施和終端站點設施建設。
預計到 2025 年,成品油供應能力將達到 4000萬噸,油品儲存規模達到 5200 萬噸,全省石油管網規模達到 2830 公里。新建和改造相結合,全省三分之一加油站提升為綜合供能服務站,推動舟山綠色石化項目成品油消納。
▲最后,煤炭設施方面,以提升現有煤炭儲運網絡及接卸能力為目標,提高杭紹甬等地煤炭“公轉水”能力。
提高煤炭消費大戶特別是年運量 150 萬噸以上用煤企業鐵路專用線接入比例,打破寧波舟山港六橫煤炭中轉碼頭和乍浦港碼頭接卸能力飽和趨勢,完善煤炭海河聯運和鐵路、公路、水路運輸網絡系統,提高煤炭儲運場所智慧化、清潔化水平。
作者:蔡剛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