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重芳教授
在形式多樣的可再生能源領域,太陽能熱發電鮮為人知。目前,很多人并不了解太陽能熱發電項目,這其中不乏能源界專家與官員。據記者了解,太陽能熱發電在國外已經有近20年商業運行經驗,但在國內尚屬空白。太陽能熱發電發展前景如何?日前,記者采訪了在這個領域從事多年研究的北京工業大學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傳熱與能源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馬重芳教授。
“中國在新能源產業可能會有一個戲劇性的發展。”北京工業大學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傳熱與能源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馬重芳教授發出這樣的感慨。馬教授認為,目前,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都已經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其發展上已經塵埃落定。與此不同的是,同是太陽能利用,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個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落成。盡管如此,幾個與之相關的跡象仍應該引起關注。一個是2009年7月24日,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五項新能源技術特別值得關注》的報告,報告中提到五項值得特別關注的新能源技術,其中將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列在首位;第二個是2009年 7月,以德國企業為主的12家大型公司在德國慕尼黑簽署備忘錄,計劃投資4000億歐元,在撒哈拉沙漠建設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熱發電項目(2億千瓦)。該計劃將于2020年實行并網發電。屆時將通過新型高壓電網從撒哈拉沙漠向歐洲輸送電力,從而滿足歐洲15%的電力需求。
從各方來看,太陽能熱發電正在受到國內、外前所未有的重視。太陽能熱發電必將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太陽能光熱技術適合中國
“只要把全世界的沙漠地帶用上1%,就可以解決全球的電力需求。”馬重芳指出發展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意義重大。
當前,國際上,太陽能熱發電電站主要以集中式的大型電站為主。但是,“未來太陽能熱電聯供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方向。”馬教授說,太陽能熱發電與其他形式的能量不同,它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為人們供熱,熱能的利用將大大提高太陽能的利用效率。在撒哈拉大沙漠可能不需要太陽提供熱能,只需要利用其豐富的陽光資源進行發電,但是在中國的很多地區,如果采用太陽能熱電聯供方式,同時提供熱能與電能,對當地的居民將更加有意義。“比如西藏地區,由于氣候寒冷,當地居民不僅需要供電,還需要供熱。”
目前,在全球已經有73.6萬千瓦太陽能熱發電的應用。主要分布在美國、西班牙、伊朗等。太陽能熱發電在建項目有208萬千瓦,計劃建的有1756.6萬千瓦。今年5、6月份中國也將會在內蒙古進行第一個國內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的招標。
“盡管太陽能熱發電在中國剛剛起步,發展也落后國外十幾年,但可以預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要真正發展起來非中國莫屬。”馬教授肯定地說,“首先,中國是一個能源非常緊張的國家,對能源的需求和改善有很強地迫切性。其次,中國有大片的沙漠、半沙漠區域地帶可以為這個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也只有中國才能把制造業低成本的優勢發揮極致,這些都是太陽能熱發電大發展的必要條件。”
一個產業的崛起,首先是成本的降低。適用于太陽能熱發電的土地成本的廉價性將直接降低這個產業的生產成本。在中國,內蒙古、甘肅等沙漠地帶的土地,幾乎沒有任何商業投資價值,卻為太陽能熱發電的推行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所以,太陽能熱發電在中國是最有可能發展起來的。
“在一些土地資源緊張的地方,太陽能熱電聯供也仍然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在東部沿海地帶,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發達,太陽能熱電